亲爱的书友们,晚上好~欢迎来到樊登读书人物栏目——《群星》。品读群星闪耀 · 体验非凡人生。每天一期,欢迎您的持续关注~今天出场的两位主人公,他们的爱情故事被千古传诵。
两人因琴结缘,经历了落魄与辉煌,但最精彩的,还属女方那场漂亮的婚姻保卫战。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西汉才子司马相如&才女卓文君的精彩人生~
"
武帝年间,临邛县的一条街上,开了家小酒馆。
女主人素衣荆钗,当垆卖酒,引来无数人围观。
人们窃窃私语,奔走相告,一时间这件事成了临邛县的头号新闻。
这位女主人不是别人,正是临邛县首富卓王孙的爱女——卓文君。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在汉代流传很广。
才子佳人,一见钟情,连夜私奔,大胆而浪漫,满足了无数男女对爱情的遐想。
然而翻开史书,揭开历史神秘的一角,发现这段流传千古的爱情背后竟充满了算计和欺骗。

司马相如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但早年间,他过得很落魄。
汉景帝不喜欢诗词歌赋,认为这对治国安邦没多大用处,司马相如想凭才华得到赏识和重用,却一直没有机会。
后来,梁王刘武进京,随同他一块儿来的有几位辞赋高手,司马相如和这些人志趣相投,相谈甚欢。
于是,他以有病为由,辞去了景帝朝的郎官,随梁王到了梁国。
梁王特别赏识司马相如,给了他最高的礼遇。
在此期间,司马相如创作了著名的《子虚赋》,声名鹊起。
但好景不长,梁王病逝了。司马相如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梁地,回到家乡成都。
一腔报国之志成了空谈,连生计都成了问题。
恰在此时,司马相如的好友临邛县令王吉邀请司马相如到临邛。
司马相如来到后,王吉将他安顿在旅舍里。
王吉天天来拜访司马相如,刚开始,司马相如还以礼相待。
后来,王吉来访,司马相如一律拒绝,而司马相如越是拒绝,王吉的态度越是恭敬,照样天天来访。
很快,这件事就传遍了大街小巷,全临邛的人都知道,县里来了一个俊秀的大才子,被县老爷奉为座上宾,县老爷天天来访,人家避而不见。
这引起了人们的好奇,这位大才子究竟是何方神圣,让县太爷如此高攀,全临邛的都想一睹他的尊容。
而事实的真相是,这俩人在演戏。
一位落魄文人,无以谋生,投靠亲朋,非但不感激还如此傲慢,而朋友也不生气,照样恭恭敬敬,天天乐此不疲地跑去吃闭门羹,天下哪有这样的理?
这些反常的行为,司马迁写的是“缪为恭敬”,意思是王吉故意装出一副毕恭毕敬的姿态。
俩人这么煞费苦心地表演,目的就是制造声势,他们在等待鱼儿上钩。

很快,司马相如就引起了临邛县首富卓王孙的注意,卓王孙对朋友说:
“县令的这位贵客好像很有来头,我们帮县令把他请来,岂不是我们也很有面子?”
于是,他发出数百张请帖,大摆宴席,把临邛县有头有脸的人全请来了。
宴会那天,上百位宾客都到了,可一直到中午,司马相如也没有露面,这下可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
最后,王吉亲自登门去请,司马相如一再推脱,迫于盛情难却,只好勉强前来。
司马相如一到,在座的宾客个个惊叹,这位传说中的人物果然不同凡响,一表人才,器宇不凡。
司马相如的风采,立刻震撼了整个临邛县的上流社会。
对于此次赴宴,《汉书》写的是“相如伪不得已而强往”,意思是司马相如故意假装不愿去赴宴。
他故作神秘,千呼万唤始出来,本身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酒至半酣,王吉把一张琴恭恭敬敬送到司马相如面前说:“听说长卿的琴弹得极好,希望能弹一曲自娱一下。”
司马相如搁不住王吉的盛情邀约,乘着酒兴弹了一支《凤求凰》。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这支曲子与其说是弹给在座的宾客听,不如说是意有所指。
其他人听没听懂没人知道,但这支曲子却撩拨了一个人的心弦,这个人就是卓文君。
卓文君姿色娇美,家境优渥,精通音律,新寡基本是公开的信息。
司马相如曲中的爱慕之意,给她无处安放的春心寻到一个落脚点。
家里这么大阵仗,卓文君早就有所耳闻。
她躲在门后偷看,看到司马相如仪表堂堂、文静典雅,内心万分仰慕,还生怕自己配不上他。
酒宴结束后,司马相如花重金买通卓文君的侍女,表达了对卓文君的爱慕之情。
卓文君此时正陷在对爱情的美好憧憬里,听说自己仰慕的人也倾心自己,内心狂喜。
她奋不顾身,连夜从家中逃出,跑到司马相如下榻的旅舍。
司马相如一见卓文君到来,也十分高兴,连夜带她离开临邛,回到成都自己老家。
“琴挑文君”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只是揭开爱情美丽的面纱,事实的真相往往令人猝不及防。
卓文君为了爱情义无反顾,而司马相如却是打着爱情的幌子,谋求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比起爱情,司马相如更看中的是卓文君背后的万贯家产。

回到成都后,卓文君发现司马相如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恋爱的激情过后,被爱情冲昏的头脑也渐渐清醒了。
生活的艰辛和窘迫扑面而来,俩人不得不靠变卖裘皮衣服勉强度日。
卓文君自幼长于豪门,穷苦的日子实在过不惯。
他对司马相如说,假如你愿意和我一块儿回临邛,就是向我的兄弟们随便借点儿钱,也足以维持生活了,何苦天天在这儿受穷呢?
司马相如同意了卓文君的意见,变卖了车马,和卓文君一起来到了临邛。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私奔大大激怒了卓王孙,他一分钱也不愿给卓文君,想狠狠惩戒一下这个任性的女儿。
卓文君也个性十足,她和司马相如开了个小酒馆,亲自当垆卖酒,司马相如穿着大围裙和伙计们一起干杂活。
这件事很快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卓王孙难堪得连大门都不敢出。
后来,实在丢不起这个人,再加上亲友的劝说,卓王孙分给卓文君一百名童仆,一百万钱,并给了她一大批出嫁的衣物。
拿到钱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立即关闭了小酒馆,回到成都买田买地,成为成都的大富翁。
司马相如以爱情的名义,在婚姻里占尽了便宜。
以卓文君的聪慧,看到司马相如环堵萧然的家后,未尝不能猜出一二。

只是有时候,陷入爱情的女人往往容易迷失自己。
为了爱情义无反顾,如果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未尝不是一种圆满,可很多时候,爱情往往是脆弱的。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有一次,汉武帝无意中读到司马相如的《子虚赋》,非常震撼。
他遗憾地说:“我怎么不能和这位作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真是可惜呀。”
当时,在汉武帝身边侍奉的刚好是司马相如的老乡。
他连忙说:“我的老乡司马相如说过,他曾经写过一篇《子虚赋》。”
汉武帝一听,大吃一惊,忙传旨召见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见汉武帝如此喜爱《子虚赋》,马上说,这篇赋只写了诸侯的事儿,不值得一提,我再给皇上写一篇《上林赋》。
《上林赋》一呈现给汉武帝,汉武帝大加赞赏,让专门负责为自己收发文书、保管图书的尚书,为司马相如提供写赋的笔札,这是前所未有的礼遇。
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后,司马相如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卓王孙也批评自己当年有眼无珠。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绝对是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才子穷困潦倒,才女慧眼识珠,俩人私定终身,同甘共苦,最后才子加官进爵大团圆,这是民间最流行的爱情剧本。
可在《西京杂记》里,他们的故事峰回路转,完全是另一个走向。
卓文君年老色衰,司马相如想聘茂陵女为妾。痴心付出,倾其所有,可还是换来被辜负的凄惨结局。
可以想见,得到消息的卓文君,是多么伤心绝望。
为爱情付出所有,一旦爱情没了,就真的一无所有。
爱一个人,爱得太满,往往受伤的是自己。
不过卓文君毕竟不同于一般女子,发现司马相如变心后,她没有大哭大闹,而是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白头吟》、《怨郎诗》、《诀别书》。
司马相如惊叹她的才华,想起了昔日夫妻情分,不禁羞愧难当,不再提纳妾之事,俩人恩爱如初。
有人考证《白头吟》并非卓文君所作,正史也没有记载他们婚后的生活。
说司马相如变心,卓文君凭自己的才华挽回丈夫的心,也不过是后人给这个故事接上一个光明的尾巴。
但“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的爱情,终究抵不过人心无常,世事难料,确是不争的事实。
苏芩说:不是拼命对一个人好,那人就会拼命爱你。
爱一个人,七分就够了,要留出三分给自己。
真正的爱情是一场双向奔赴,只有势均力敌,平等付出,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