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元网

为用户提供最新信息
为更多的自媒体工作者服务
壹元网分享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各类成功商业模式

钱学森回国的故事经历(揭秘换钱学森回国真相)

更新时间:2023-03-19 13:27:33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壹元网点击:

1955年6月的一天,时任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叔通像往常一样,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回到了家中。

刚回到家,就听家人说起有一封从海外转寄回来的信今天刚刚收到,家人觉得这封信可能比较重要,所以就放到了陈叔通的书房里。

听到自己有海外来信,陈叔通第一反应是诧异,要知道在那个政治上比较敏感的年代,是谁会给身居高位的自己寄信呢?

怀着复杂的心情,陈叔通缓缓拆开了信件,打开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寄信人那歪七扭八的字体,就像七、八岁的孩童写的一般。

但当陈叔通看清了信件内容时,却一时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这封信的寄信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时已经在美国物理学界成名已久的华人科学家钱学森,也是我党当时费劲千辛万苦想要接回国的专业人才。

意识到这封信的极端重要性,虽然早已过了下班时间,但陈叔通还是毫不犹豫地拨通了周恩来总理办公室的电话,要求连夜向周总理汇报这封信的内容,和信里提到的一些情况

当听到这封信是钱学森夫妇历尽艰难才从美国辗转邮寄回国之后,周总理也是毫不犹豫地就与陈叔通对信件内容进行了仔细的阅读和研究。

而正是这封至关重要的信件,不仅帮助当时处于美国秘密监视甚至软禁中的钱学森夫妇成功回归了祖国的怀抱,也为我国后来“两弹一星”的横空出世埋下了浓墨重彩的伏笔

那么,作为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钱学森为了给国内寄一封信为什么这么困难呢,围绕这封信究竟发生了哪些紧张刺激、扣人心弦的故事呢?

提到钱学森,在国内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国家英雄,在他的参与和领导下,我国不仅在短时间内就相继制造出了原子弹、氢弹,一举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封锁、核威胁,而且将中国第一颗卫星成功送上了浩瀚太空,因此,钱学森也被称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之父

但在1955年回国前,钱学森和妻子蒋英的日子却过得并不舒服。

早在1949年10月1日,党中央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起,他们夫妇的心就早已经迫不及待地飞回了祖国。

但当他和妻子兴冲冲地收拾好行李,从加州理工大学教职工宿舍匆匆赶往洛杉矶机场准备从香港转道回国时,却被机场的海关和国安人员强硬的阻拦,对方更是当场就向钱学森夫妇宣读了美国国家移民局对禁止钱学森夫妇返回中国的禁令,联邦调查局更是以私自携带国家涉密材料为由对钱学森进行了拘留。

原以为始终自我标榜自由民主的美国在自己回国的问题上不会横加干预,但现实摆在面前,钱学森夫妇俩只得作罢,历经周折暂时回到了加州理工大学的住处,准备向移民局进行申诉和抗议。

然而令钱学森没有想到的是,美国政府对他们夫妇的监禁和控制才刚刚开始。

美国人针对钱学森的理由其实也很简单,他太过于优秀了,以致于美国认为如果放任他回国将会对美国的国防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美国军方某将领更是直接表示,1个钱学森甚至可以抵4个装甲步兵师。

在1949年,作为加州理工大学乃至整个美国最为知名的物理学家,钱学森已经是火箭喷气推进中心的青年教授和行业带头人,并且实际参与了多项美国军方的秘密研究项目,对于美国核武器及火箭制造的底细可谓是一清二楚。

一开始,在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怕像钱学森这样的顶尖人才选择回国发展,还专门对钱学森进行了一番政治攻势,包括许诺本人待遇职级和工资收入的大幅提升,甚至还拿出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天大的诱惑妄图打消钱学森回国的念头。


但美国人显然小瞧了一个中华民族子孙浓浓的爱国之情和拳拳报国之意,无论美国怎么威逼利诱,钱学森就是坚决要回国。

而且,更让美国人难受的是,作为大学教授的钱学森还经常在自己的公开课中向在场的中国籍学生发出号召,倡议大家抓紧时间返回祖国,参与百废待兴的国家建设

这样一来,无疑是触及了美国国家安全部门的一些底线,于是,他们在利诱无果后开始对钱学森采取强制措施了。

为了让钱学森吃点苦头趁早放弃回国的念头,美国联邦调查局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开始四处搜集和罗列钱学森莫须有的一些罪名和证据。


一开始,他们提出钱学森一面参加了不少美国政府和军队的涉密科研项目,但一边却在订阅有明显共产主义倾向的《华侨日报》,足以“证明”他存在共产主义倾向,甚至已经投靠了共产党,要求加州理工大学立刻停止钱学森的一切教学活动并立刻将其辞退。

但好在加州理工大学还算一个有良知和理性的学府,不仅果断拒绝了联邦调查局的无理要求,而且为了钱学森能够继续不受干扰的进行学术研究,还曾多次上报白宫政府,为其争取权利。

但显然在强权面前,一切的争取和努力都是徒劳的,虽然钱学森暂时保住了在加州理工大学的工作,但还是被吊销了参与美国核心涉密研究的资格。


之后,联邦调查局更是变本加厉地开始对钱学森夫妇的日常行踪进行不间断的监视,而当钱学森夫妇出现在洛杉矶机场时,他们立即启动了最高级别的防控,甚至出现了前文提到的拘留事件。

而在钱学森为了回国而不断抗争和努力的同时,新中国甫一成立之后也对尽快招揽和迎回更多的海外留学尖端人才而不懈努力着。

作为物理学专家人才的钱学森自然早就在我国努力召回的人员名单中了,但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美关系一度跌入了冰点,双方很长时间内都处于一个敌对的状态,中方也就无法直接要求美国对钱学森放行。


朝鲜战争结束后,在签订停战协议的过程中,美国主动提出想要和中方就交换滞留人员的事宜进行协商和谈判,预感到这是一个换回钱学森的宝贵机会,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些列谈判中,果断的将钱学森的名字夹杂在众多的海外归侨的名单中,想要得到美国的同意。

但面对中方的合理要求,美国却始终态度强硬,坚决不同意放钱学森和他的夫人回国。

而美方给出的理由更是奇葩,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华侨是否归国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意愿,美国政府从来不会从政治上设置障碍。

这种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无赖举动,让中方谈判代表也是非常的无语,但迫于新中国刚刚成立,同时也没有美国方面刻意阻碍钱学森回国的证据,所以这件事情就一直拖延着得不到解决。


直到钱学森费尽心思寄给陈叔通的信件得以公开,最终才迎来了峰回路转。

提到钱学森寄信的事,则更加地充满了传奇色彩。

事情还要从钱学森平时就十分喜欢订阅的《华侨日报》中的一则插图说起。

1955年,钱学森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杂志上看到了一张毛主席在天安门参加庆祝劳动节活动的照片,杂志还专门配上了图文介绍,就在众多参会领导的名字中,钱学森赫然发现了陈叔通的名字。


陈叔通早年曾经和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共同在杭州求是书院读书,而且两人的关系十分的要好,在毕业后也多有往来,从小钱学森就对这位父亲的密友印象十分深刻,加上他自己天资聪颖,也颇得到陈叔通的赞赏。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在看到陈叔通的那一刻,钱学森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既然现在陈叔通在国内已经担任了高官,一定能够在中央领导面前说上话,为何不尝试给他写一封信,一方面表明自己的立场,另一方面也希望祖国能在自己回国的路上给予一定的帮助。

在和妻子蒋英简单描述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后,妻子也认为这件事情值得冒险一试。


但当时他们夫妇的一举一动已经全部都在联邦调查局特工的监视之中了,要怎么做才能顺利把信件送出去呢?

经过一番商量,最后蒋英用自己的左手模仿儿童的笔记歪歪扭扭地写好了信,信的内容两人也经过了仔细的商量,而后他们并未选择直接将信邮寄到国内,而是选择寄给了蒋英当时在比利时侨居的四妹蒋华。

之后就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寄信的问题了,就在两人一筹莫展之际,一次两人外出就餐时,发现离家不远的一家商场里有一个邮筒,而且位置就在他们经常去的一家餐厅的附近,于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调虎离山计谋就这么产生了。


这天,他们夫妇俩像往常一样手挽手到餐厅就餐,吃完饭来到商场门前,蒋英突然提出想去一趟商场的卫生间,钱学森则选择在门口原地等待,这一切自然没有逃过联邦调查局特工的眼睛。

但由于他们的关注重点一直是在钱学森身上,加上这家餐厅他们平时就经常来,此时看到钱学森原地等待,也就没有过多的怀疑蒋英的举动

这就给了蒋英一个宝贵的机会,她径直来到邮筒前,一封改变了夫妇命运甚至整个新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信件,就这样漂洋过海来到了陈叔通的面前。


在拿到信件后,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作为世界公认著名外交家的周总理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宝贵的契机,如果用得好,凭着这封信就可以顺利把钱学森接回国。

恰逢这个时候,中方和美方代表又在瑞士日内瓦就释放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俘虏及交换滞留海外华侨的事宜展开了新一轮的交锋和会谈,面对中方的请求,美国代表仍然是一以贯之的傲慢和无赖,直接表示美国不会同意让钱学森回国,同时还狡黠的提出,如果本人愿意,美国政府不会出面干涉和阻拦。

眼见谈判无果,我方这次甚至祭出了大招,一次性释放了4名拘押的美国籍士兵俘虏,但面对中方不断地示好,美国虽然在交换归国华侨的事情上有所松口,但对钱学森的问题却仍然态度强硬。


就在双方谈判可能再次陷入僵局的时候,中方代表拿到了钱学森寄回国内的那封信,并在周总理的亲自授意和指导下,迅速调整了谈判策略。

次日,就在美方代表又一次以相同的理由满嘴炮火车时,我方代表却直接拿出了钱学森的“求救信”,并且当场表示,既然美方已经多次提出,只要旅美华侨自己愿意回国,美国就不会横加阻拦,那么钱学森已经明确的表态想要回到国内,而且诉说了被美方“软禁”的现状,那么还请美方能够履行承诺,将钱学森夫妇送回国。

这一举动对美方代表来说无疑就是致命一击和当头棒喝,在拿着钱学森的那封信反复研究了多遍后直接冷汗直流、静默当场。


最终,在我方的多次强烈要求下,尽管内心有着一万个不愿意,但美国最终还是履行了承诺,将钱学森夫妇放行回到了中国,至此,经过耗时多年的努力,钱学森终于再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事实证明,一切的努力和苦难都是最好的安排,回国后,钱学森以百倍的热情投身到了新中国的火箭导弹及航空航天的建设事业中,为中国从站起来到强起来,从处处受困被动挨打到成为核威慑大国屹立于世立下了汗马功劳。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钱学森回国的故事经历(揭秘换钱学森回国真相)”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 标签:

最新文章